汕頭市有什么美食?
汕頭市有什么美食?
粽球是潮汕傳統(tǒng)民俗食品。外形為六角球狀。
1920年,張強德父子在汕頭市升平路頭媽祖宮(即老媽宮)附近擺攤經(jīng)營粽球,張強德死后,其子張良杰在老媽宮對面小巷內(nèi)租用一間小鋪,開設(shè)了順德號粽球店。因粽球質(zhì)量好,且占有地利,生意日隆,順德號的粽球也逐漸成為潮汕和海外潮人所喜愛的老媽宮粽球。
主料采用的糯米,必須顆粒飽滿且大小均勻。制作時先淘洗干凈,用清水浸泡6小時,撈起放在竹篩晾干,次日下鍋用豬油炒后,加適量上等魚露,再炒至米粒晶瑩透亮,油香潤滑,用盆盛裝待用。老媽宮粽球里有甜、咸雙拼料餡,甜料餡部分為綠豆沙餡(或烏豆沙餡)和水晶餡,外面用豬網(wǎng)k包裹;咸料餡部分為香菇、蝦米、臘腸、方魚末、蓮子、栗子和經(jīng)腌制的南乳鬃頭肉。然后用竹葉、咸草包裹扎成六角球形,放進鍋內(nèi)煮熟。食時解開竹葉盛盤,有棱有角,晶瑩潤滑、甘甜香咸。當時,老媽宮粽球店里,懸掛一塊橫匾,寫著“食定正知”4個大字。此句一直在潮汕社會流傳著。
三中一帶是個好介紹,那里種類多價格也便宜
長平路中段東夏路交界至金新路交界一段(晚上比較多),長平路走到金新路拐彎向賣當勞方向一直走到金湖路,兩邊陸陸續(xù)續(xù)都有小吃,晚上在日報社往金砂鄉(xiāng)里面拐進去是外地風味的麻辣燙還有燒烤,那里還有家大口九的珍珠奶茶很便宜,麻辣燙和燒烤在龍湖村也相當多
還有東龍路和龍北市場附近也很多小吃
還有一個地方不能不提就是摩洛那一帶有好幾家非常地道的山頭小吃,而且價錢非常便宜哦,白天才有,象豬腸漲糯米、腸粉、果條、毫果、無米果、水果(果字應(yīng)該是有米字旁的,不過打不出來那個字)應(yīng)有盡有
1、豬肉脯;2、汕頭牛肉丸;3、豬頭粽;4、鹵鵝;5、蟹膏;6、草@;7、老媽宮粽球;8、花生豬手煲;9、手拍牛肉丸;10、蠔烙;11、鱟@;12、達濠魚丸;13、植物添銀花;14、仙城束砂;15、汕頭@條湯;16、雞籠餃;17、烙糕。
1.腸粉
如果要讓我介紹汕頭的小吃的話,我肯定先介紹腸粉了。腸粉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現(xiàn)在不僅僅在汕頭可以吃上,在我國全國各地的小吃街都是可以見到的,而且還有不同的口味。
2.鹵鵝
鹵鵝是我國潮汕地區(qū)比較有名的一種小吃了。在做鹵鵝的時候,需要使用到各種特制的香料來進行鹵。汕頭比較著名的鵝是獅頭鵝,所以,在我們的汕頭,也將鹵鵝叫做鹵獅頭鵝。
3.牛肉火鍋
我們見過的牛肉火鍋很多,但是最正宗的牛肉火鍋要數(shù)汕頭的了。汕頭做出的牛肉火鍋味道鮮美,吃一次就想再吃第二次。
好多。基本上出名的有潮汕牛肉丸,米果之類的,好吃
潮汕的美食有哪些?
改革開放以來,牛肉丸成為潮汕特色美食美名遠揚,其中尤以用料上等口味正宗的--壟美齋牛肉丸著稱。
傳統(tǒng)制法是選用新鮮的牛腿包肉作料,去筋后切成塊,放在大砧板上,用特制的方形錘刀兩把(重量3公斤左右),上下不停地用力把牛腿肉槌成肉醬,加入少量雪粉、精鹽、上等魚露和味精,繼續(xù)再槌15分鐘,隨后用大缽盛裝,加入方魚末、白肉粒和味精,拌勻,用手使勁攪撻,至肉漿粘手不掉下為止,然后用手抓肉漿,握緊拳擠成丸,用羹匙掏進溫水盆里,再用慢火煮丸約8分鐘,撈起牛肉丸。
據(jù)說上好的牛肉丸扔在地上能蹦起老高,以前的牛肉丸都是手制的或許能作此表演,由于全由人工操作,所以成本比機制的要高。80年代初出現(xiàn)打丸機后,手打的傳統(tǒng)制作方式也便日漸稀少。
隨著來汕的外地人及老汕頭人希望嘗到那種掉地上還能彈得老高的手打牛肉丸的要求也日益強烈,這才使美味的手打牛肉丸重現(xiàn)江湖。
食時用原湯和牛肉丸下鍋煮至初沸(煮時水不能太沸,否則牛肉丸不爽滑),加入適量味精、芝麻油、胡椒粉和芹菜粒,配上沙茶醬或辣椒醬佐食。吃牛肉丸有不少人蘸辣椒醬,不過還是蘸本地特產(chǎn)沙茶醬最為地道。
牛肉丸還可烤著吃,燒烤時把牛肉丸剖成兩半,抹上醬料和蜂蜜烤熟即可開吃。
蝦脯
在粵東沿海以前漁民找的蝦太多,留下一部分食用后,剩下的一般都是煮熟,曬干,便已存放,以當平時茶配,酒料??出門做手伴。
蝦脯主要是營養(yǎng)價值高和口味鮮美甘甜著稱,檢測發(fā)現(xiàn),每百克蝦肉含蛋白質(zhì)20.6克,還含有脂肪、灰分和鈣、磷、鐵、維生素及核黃素等成分,肌體亦含原肌球蛋白和副肌球蛋白,故它是名貴佳肴外還具有補腎壯陽、滋陰健骨和鎮(zhèn)靜等功能,用它可治療手足抽搐、皮膚潰瘍、水痘、筋骨疼痛,骨結(jié)核等多種疾病。
潮汕牛肉丸
要選用新鮮的牛腿包肉作料,去除筋后切成塊,放在砧板上,用特制的方形錘刀兩把(重量3公斤左右),用力把牛腿肉槌成肉漿,加入少量食用堿、精鹽、上等魚露和味精,繼續(xù)再槌15分鐘,隨后用大缽盛裝拌勻,用手使勁攪撻,至肉漿粘手不掉下為止,然后用手捻肉漿,握住拳頭控制從大拇指和食指成環(huán)狀中擠出丸,用羹匙掏下放到溫水盆里,再用文火煮丸約8分鐘,撈起牛肉丸。食時用原湯和牛肉丸下鍋煮至初沸,蘸辣椒醬食用!
腸粉
潮汕腸粉是用米磨成米漿皮做成的腸粉,內(nèi)含各種餡料,營養(yǎng)價值豐富,口味濃郁,是極具特色的潮汕小吃。腸粉融進了潮汕民間口味,再撒上潮汕土特產(chǎn)菜脯粒,腸粉卷好后,也淋上潮汕各式特制的醬料或者鹵汁。
潮汕牛雜_條
牛雜果條做法其實并不難,碗里先放點味精、鹽和其他小配料,果條先用開水煮熟,瀝干水后放入碗里。抓一把豆芽在開水里焯一下放到碗里,接著是牛雜,也是焯一下,不太熟才好吃,最后加入特制的牛骨湯,再加兩顆牛肉丸,撒點南姜末就大功告成了。潮汕的牛雜有:牛肉丸、牛筋丸、牛百葉、牛心、牛腸、牛筋。只要是牛身上可以吃的都有。加上一小碟沙茶醬和辣椒醬,這確實是民間最喜愛的_條湯。
潮汕蠔烙
潮汕本港珠蠔(野生長石頭上的)洗凈,盛筲箕內(nèi)滴干水,加調(diào)味撈勻。薯粉加水二湯匙開勻,加入蠔仔又撈勻。下油六湯匙,倒下蠔仔,撥開薄薄一片,煎至兩面皆熟成一片時,灑下少許蔥,下半份蛋,煎至黃色,反轉(zhuǎn)面,灑下少許蔥,倒下余下之蛋,又煎至黃色上盤。
潮汕咸水果
取優(yōu)質(zhì)大米,濾干水分,用石磨磨成米漿。然后用一定比例的米粉兌水裝于小功夫茶杯里,水和粉的比例要調(diào)好,這一步是關(guān)鍵,粉少了不成型,多了就會太硬不夠爽滑。蒸10~15分鐘,蒸完后因為外壁受熱較多的緣故,小米果中間會自然凹陷,形成狀如潮汕人愛吃的缽仔糕的形狀。咸水果的咸凸處撒上蘿卜丁即可!糖油也是特色所在,用白砂糖(別的糖也可以)加少量水,熬成糖漿,因為有點像油所以我們叫糖油。這些準備好就可以上桌啦!
潮汕_汁
潮汕_汁,原是潮汕農(nóng)村作為點心解饑的米制農(nóng)家小吃。其做法是:先在鼎中放水,煮開后將調(diào)好的米漿澆在鼎邊四周,讓米漿煎熟后鏟下,并調(diào)入調(diào)味品后即成。店鋪做的_汁,要放入蔥珠_,再加上鹵味,如鹵豆干、鹵豬肉、鹵豬腸等。
潮汕春餅
潮汕春餅,金黃通透,皮薄似一層酥沙。外酥內(nèi)嫩,內(nèi)陷主要是青韭、香芹等新鮮時令菜,再佐以肉絲、香菇碎、肉碎、豆腐絲等合炒成盤,也可酌量加香菇、肉類等原料,因人而異,隨意搭配。
潮汕草_
草_具有清熱解毒、退腸火的功效,且價錢低廉,所以草_這小食十分惹人喜愛,每當人們經(jīng)過賣草_的小攤時,都喜歡停下來,站在路旁吃一碗黑溜溜而爽滑清甘的草_。
潮汕干_條面
潮汕本地_(面)條煮熟瀝干后,加入特色沙茶醬與芝麻醬花生醬,可加入陳醋,拌勻后,即可食用!
潮汕鹵鵝
潮菜中最具影響和最傳神的作品之一就是“鹵味”,其中以磷溪鎮(zhèn)溪口獅頭鵝為主。是潮州菜風格獨特的鹵制食品;鹵汁里面除了常規(guī)的老抽、生抽、料酒、白糖等調(diào)料,還包括用八角、花椒、桂皮、小茴、丁香、砂仁、香葉、羅漢果、蒜頭、鮮芫荽頭或干芫荽籽等超過15味的一個鹵料做成的“藥包”;鹵料在下鍋前,需要先行加工,有些香料需要炒制使其香氣溢出;制作專門的鹵湯時用肥豬肉、老母雞、筒骨或排骨等加上醬油、帶殼桂圓等熬煮。
潮州鴨母捻
潮州鴨母捻,首創(chuàng)于清代初年,原名糯米湯圓,類似于北方的湯圓,但潮州叫“鴨母捻”其實是取它的形狀像母鴨在水上漂浮游蕩的意思。它與湯圓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的外形,而且在潮州不同的餡料有著不同的形狀,比普通湯圓稍微大一點,沒有全圓的形狀而是有了一個小角,這就是“捻”的效果,也使其更形象的按上了此名。鴨母捻加上鵪鶉蛋、銀耳、蓮子、百合、白果、綠豆等配料,一碗小甜點,應(yīng)有盡有,十分清甜.
糕_
糕_是用優(yōu)質(zhì)白米漿逐層加工蒸熟,制作時先將糕_切成均勻小塊,加入魚露,紅甜豉油調(diào)勻,以小火略炒至糕_面色赤紅入味,然后下平底鍋(煎盤)用豬油以文武火候?qū)⒏鈅面色煎赤,加入白糖炒勻,再和入鮮蝦、豬肝、瘦肉、鮮蠔等多種配料,淋上蛋液煎炒,加入沙茶辣椒醬、味精、魚露、雪粉水,上湯炒勻。
糯米豬腸
豬腸用鹽內(nèi)外洗凈,要取壁厚的豬大腸較好。糯米泡水三小時后蒸熟,冬菇泡開,五花肉切薄片,肉片、花生、蝦米等輔料分別炒出香味,調(diào)好味,與糯米混在一起灌入豬腸中,為了防止糯米等輔料溢出來,要用牙簽封口。把灌好的豬腸放入水鍋中煮熟,等煮熟之后可撈起來晾干去掉水分。撈起來斜切片裝盤,最后可準備一小碟甜醬油做蘸汁,豬腸漲糯米沾上甜醬油,美味中的極品。
筍_
筍__皮的制法是將粳米磨成粉漿,放炊籠中炊熟,再加開水揉至柔軟,推成圓條形,捏成一小塊一小塊,用面棍推成圓形皮。在制成皮時,可適當加點油,使皮較柔軟。筍_的餡是由切成細粒的竹筍、豬肉、香菇、蝦米構(gòu)成,再調(diào)進鹽、味精、胡椒粉、蒜頭,然后將餡放在_皮中間,包起來就可以了。民間津津樂道的一道美食!
糕燒番薯芋
取潮汕本土出產(chǎn)的紅肉甜番薯,洗凈去皮后切塊,放入白糖漿中用中小火燒煮。也有人將洗凈切塊的紅番薯先用白糖腌制,再炸熟后放入白糖漿中文火燒煮,這樣做的目的,是使番薯口感更具韌性。
甘草水果
潮汕有很多腌制水果,最普遍是用甘草汁來腌制?!案什莺桶傥丁?,平凡的水果加上甘草水幻化出各種新味道,不僅酸甜可口,而且吃了能夠幫助消化、解渴提神。
潮汕無米_
無米_的皮是番薯粉做的。無米_的餡多用蔬菜雜糧來做。咸的是馬鈴薯、芋頭或竹筍切成小粒,加沙茶或咖喱及鹽、味精少量炒熟?;虼蠖勾妒?,加精鹽、胡椒粉少量研細。甜的餡可用芋泥或豆沙。潮州民間以綠豆餡為主打,放在平底鍋上煎熟后蘸辣椒醬!
鳳凰浮豆干
選取優(yōu)質(zhì)黃豆,用鳳凰山泉水浸泡5-6小時,用石磨磨成豆?jié){,放爐火上煮滾后,加入鹽鹵,用布包好,裝入約10厘米的小方塊板模中,用木板壓上擠出水分,再用花生油炸成金黃色即可食用。吃時除要和“草仔”一起吃外,還可醮辣椒蒜泥醋等醬碟進食。
紅桃_
把糯米飯、切成丁的濕香菇、蝦米、切成丁的雞內(nèi)臟、炒香去外衣的花生仁、切碎的生蒜,一起下油鍋爆香,調(diào)入味精,胡椒粉、魚露,即成紅桃_餡。
肉脯
肉脯已有近百年歷史。采用傳統(tǒng)工藝精工制作,挑選豬、牛的背肌或腿肌,肉加工、切片,配以優(yōu)質(zhì)白砂糖、芝麻醬、魚露及香料,經(jīng)攪拌、腌漬、攤篩、焙烙、烘烤、脫水而制成,風味獨特,色、香、味俱佳。
潮汕豬肉粽
潮汕粽子是廣東一帶的傳統(tǒng)名點,屬于端午節(jié)食俗。甜潤爽口,涼喉解渴,其色、香、味俱佳,深受潮人的喜愛。所用原料為糯米,雞肉,香菇,蝦米,板栗,紅豆,白果,醬油,白糖,砂茶粉,鹽,粽葉,粽繩。
潮州饒平肖米
潮州饒平肖米的皮制作十分精細,以面粉加入雞蛋,反復(fù)搓揉成面團,略為靜置松筋之后,搓成細長條形,再切成小小的粒,案板上以生粉作培粉,用特制的肖米棍(用木制成一圓球,一小木棍從中間穿過),將其壓成直徑約5厘米的圓片。肖米皮要求中間稍厚,四周略薄,且要求呈不規(guī)則的菊花狀。
潮汕腌蚌
使用醬油、蒜蓉、香菜、紅辣椒的新鮮腌制方法,在潮州菜的冷菜料理中也是特別常用的。腌蚌就是這種腌制方法的代表之作。因為這道菜要求的是新鮮,所以,雖然是雜咸,卻不適合長期存放,所以,一般都是現(xiàn)做現(xiàn)吃的。這也是潮汕雜咸中為數(shù)不多的即食雜咸。
潮汕魚飯
魚飯也就是潮汕的“凍魚”,經(jīng)常以巴浪魚、秋刀魚、烏魚等做成“魚飯”。擺魚的技巧是制作魚飯的至關(guān)重要的關(guān)鍵一步。將魚洗凈擺在魚籃中,放進燒沸的魚湯里面煮,直到魚眼珠突出或用手按魚肉有彈性時即說明魚已熟;魚熟取出,必須用魚湯在魚面上澆上一遍,去掉魚面的泡沫,使魚潔凈,美觀;魚取出后,必須斜放在地面上,使魚籃里面的湯迅速流出,而不可以平放,然后晾干;吃的時候可以凍吃,也可以再把它煎熱或者蒸熱。
雞腸粉
_鵝粉,也稱雞腸粉,鳳凰鎮(zhèn)三大特產(chǎn)之一(茶、浮豆干、_鵝粉),一般作法是炒香菇蝦米或尤魚,也可作火窩料,香爽可口,做法有講究,粉要買色偏赤黑,白色不要(加了漂白料),炒之前粉條要先用沸水浸至手感偏柔而不硬,再用涼水浸涼,撈起來滴干就可下鍋。
腐乳餅
腐乳餅用料奇特多樣。以精面粉制成餅皮。餅餡中,腐乳塊百分之二點五,名酒含百分之二,白豬肉要經(jīng)過精選,切成肉丁,占百分之十八點二,粉糖含量百分之二十七點五,還有蒜頭等,配料總共在十四種以上。在制作上也十分考究,投料先后有序,烤焙也有章法。
意溪_餅
意溪大_餅,堅持料鮮質(zhì)優(yōu)。如做餅皮的面粉,必選鮮、白、幼的精面粉為料;做餡的綠豆、豬_,則需達到豆干、飽、凈,_保證鮮,絕不變質(zhì)。餅餡的加工配比,餅皮的合成起酥,產(chǎn)品的烘干,冷卻,程序井然,絕不茍且。是民間喜愛的餅食之一!
潮汕糖蔥薄餅
用白糖和麥芽糖經(jīng)過特殊加工而成的,用糖摻配少量面粉,蒸煮多時,逐漸去掉水分,使之成飴,然后反復(fù)加以提煉,使具韌脆之質(zhì),再把它做成中有蔥孔的長方形。糖蔥很容易松碎。糖蔥入口酥脆而香甜,比起其他各地著名茶食來,糖蔥有它特別的優(yōu)點,和獨具的地方特色糖蔥薄餅?;ㄉ壮词烊ゼt衣,壓碎,黑白芝麻略炒。吃法:把三張薄餅疊擺成品子形,中間放兩塊糖蔥,灑上碎花生米黑白芝麻加上一根香菜,包起來,就是美味可口的糖蔥薄。
潮州梔粽
在鳳凰,端午節(jié)包梔粽的習俗由來已久。小小的梔粽,制作工序卻十分繁瑣:首先將雜柴的灰燼用開水淋上,再攪拌、過濾,便制成了制作梔粽的主要材料――黃色的梔水。再將糯米浸于梔水十多個小時,糯米變成了金黃色,此時便可用與包粽子。包粽子是葉必須是干凈的,而且還不能有水。要包得漂亮,還得壓得整齊,所用的蘆葦也不能太粗。包好的粽子得煮上六、七個小時才有粘性。煮熟的梔粽,沾上砂糖,入口甘香爽口,別有一番風味。
潮汕紅燉牛雜
潮汕紅燉牛雜,民間用大鼎加入各種香料與牛雜牛腩,其中特色的配料就是紅糖,熬出來的牛雜清甜美味。
潮汕魚餃
魚餃是潮汕傳統(tǒng)小吃,味道鮮美香爽,具有潮州地方風味。魚肉剁為茸泥,以肉丁、蝦仁、梅梨(荸薺)等拌為餡,以餃皮加餡料卷成餃形。
油船
翻砂麻花和拔絲做法差不多,把炸熟的麻花隔一會后,再一次將麻花放入油中,以除去水汽,然后用白糖加水適量,放入鍋中煮,到糖水象膠水一樣粘時(不能等糖水變焦),即迅速將麻花放入,火速用力撈起,并馬上從爐上拿開。這樣,就成了如雪如冰,觀之令人悅目,食之香脆得連舌頭都咽下的潮汕有名小吃翻砂麻花,是潮汕工夫茶的搭配之一!
肉松
肉松或稱肉絨、肉酥。是用豬的瘦肉或魚肉、雞肉除去水肉分后而制成的,一般的肉松都是磨成了末狀物,適合兒童食用,將肉松拌進粥里食用。
潮汕魚生
以初出水潑刺活魚,去其皮刺,洗其血腥,細膾之以為生,紅肌白理,輕可吹起,薄如蟬翼,兩兩相比,沃以老醪,和以椒芷,入口冰融,至甘旨矣。而鰣與嘉魚尤美?!弊罹咛厣亲袅戏謨刹糠郑徊糠质轻u料。醬料一般是由蒜頭、豆醬、花生醬、精選花生油一起煮成的;另一部分是什錦配料,一般由生切白蘿卜絲、黃楊桃片、紅辣椒絲、白蒜頭片,以及芫荽、芹菜等組成。還配上極具地方風味的腌制蘿卜干、冬菜、花生仁,以及一種精制的“甜橄
齋餅
傳統(tǒng)齋餅的制作是很講究的,首先要將綠豆蒸熟后要反復(fù)碾碎,磨至粉狀,保證潤滑的口感,再加入白砂糖、清油制作成餡料。而制作餅皮時,要有兩層,一層是酥,由面粉和油混和而成,一層是皮,由精面、清油、麥芽糖,水要按一定的比例攪拌均勻,兩層揉和做成餅皮。而煎制時要控制好火候,才能形成金黃色酥皮的潮式齋餅。
1、腸粉:
用米漿蒸熟后形成腸粉,再根據(jù)個人口味加入什么肉類、蝦米、豆芽、西洋菜、魷魚絲、牛肉、豬肉、海鮮等,一般豬肉是最普遍的,料很足,加上秘制的醬料,超好吃!
2、鹵味
潮汕的鹵味也可以說是一經(jīng)典,普遍鹵味都有鹵鵝、鹵鴨、鹵豬腳、鹵五花肉、鹵雞腳等等,不同店有著不同的口味,但是不管是什么口味,只要潮汕人做出來,基本都很好吃,假如你喜歡吃肉,點個鹵味拼盤就對了。
3、牛肉火鍋
潮州最出名的火鍋就是牛肉火鍋了,一年四季都有人在吃,根本停不下來啊,有木有,不管去到哪個城市,只要是開潮汕牛肉火鍋店的基本都門庭若市有木有。不過正宗的牛肉還是要在潮汕吃,在廣州和深圳這樣的大城市想吃到那么好吃的牛肉還是比較難的。
4、牛肉@條:(還有濕炒牛河)
潮汕的@條是獨一無二的,煮熟后配上新鮮牛肉就成了潮汕一個特色美食,牛肉@條了,@條過熱后澆上鮮美的湯汁,加上特色熬制的牛肉牛雜,潮汕人生活必不可少的美味。
濕炒牛河
牛肉@條干炒的話就叫做濕炒牛河了,也是一道經(jīng)典的美食,在廣州的話還是有機會可以吃到,有一些潮汕美食店都有。
5、潮汕魚蛋粉:
這已是潮汕人追捧的一道美食,潮汕人親自打的魚丸,煮上一些@條、淋上一些熬過的湯汁,最后加上點潮汕魚皮,簡直就是經(jīng)典。
6、@汁:
用米漿做成@皮,配上鹵味和秘制醬料一起吃,早餐午餐還是下午茶都可以。
7、蠔烙:
新鮮的生蠔肉摳出來加上雞蛋和蔥花番薯粉撈勻后進行煎熟,小編去到每個潮汕小吃店必點的蠔烙,單吃和配粥都可以,超級香、良心推薦。
8、糯米豬腸:
喜歡吃豬大腸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這道美食啦,豬大腸里面包著糯米和其它配料,炸過之后十分香脆軟糯,外脆里香,特別有口感。
9、潮汕牛肉丸
說到潮汕美食。潮汕的牛肉丸肯定是家喻戶曉的,那Q彈的感覺,那香脆可口的味道,到哪都有人追求備至。